如何才能把网球打好?
现在就尝试这套在健身房里进行的系统的体能训练。相信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已变成网球高手
网球运动是一种由连续的短时间的爆发性动作组成的项目,每次击球后有短暂的休息时间,交换场地时还有较长时间休息,所以网球既需要有氧供能,也需要无氧供能,即网球运动的成绩与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有密切关系。这样一来,身体训练就为健身者适应运动训练及比赛需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及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员寿命提供了保证和可能。
任何运动都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为基础,网球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更加全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网球看起来容易,打起来难的原因。多数教练员认为,无论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还是网球爱好者来说,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速度、爆发力耐力、力量、柔韧性和动态平衡都很重要。这样就可以在最合理的位置,击出高质量的球,并在比赛过程中始终维持较高的技术水平。很多练习者总以为只要多打球就会有提高,往往忽视了身体素质的跟进练习,以至于到了某个水平阶段停滞不前,却找不到原因。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身体练习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些问题。它包括3个组成部分,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另外,在身体素质练习时,不仅要重视身体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还要针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力量训练:(无氧训练
在网球运动中,经常出现爆发性力量动作,如大力击球、发球、高压球等动作。因此,网球爱好者要重视肌肉力量训练。
网球发力原理的动力链为:腿——髋——躯干——手臂——手腕,各个部位只有在协调发力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大力量。所以每个部位的力量大小都将成为衡量一个运动员身体素质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正规的网球动作中,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大力发球都需要借助腿部的发力,而且脚步移动是否到位,也与腿部力量的大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将决定最终击球质量的高低。所以,腿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将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正反手击球,发球动作中的躬背主要靠躯干旋转获得,而躯干的旋转主要靠腹内、外斜肌、腹直肌竖脊肌发力,这项动作将决定击球速度的快慢,在比赛中也将取得在反应中的优势。
在初级水平中,一般不提倡初学者单独应用手臂和手腕进行击球练习。在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训练中,为了提高拍头的速度,往往都要重视手臂和手腕的力量,以便在脚下没有跑到位及身体失去重心,不能整体发力的情况下,需要靠手臂和手腕的力量打出高质量的回球。所以,手臂和手腕力量的训练也是提高网球技术的重要因素。
2、肱二头肌:哑铃弯举
重量2。5-5公斤(力量好的运动者可以
选择5-7。5公斤),组数次数:4组,如果以提高力量为主,建议以8次为最佳,间歇时间30-45秒钟
选择重量的依据:
可以在有人保护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所选重量与所做次数(一般选择次数为8—12次)尽最大的努力能够完成,说明此重量合适;如果达不到规定次数、说明重量过重;反之,如果轻松完成,说明重量偏轻。
专家提醒:
1、做肌肉练习前,最好有8~12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机、有氧操等)时间。
2、做完肌肉练习后一定要进行放松活动,用10~15分钟时间,对股肉整体和局部部位进行拉伸。
3、网球力量训练与专业健身力量训练有所不同,健身力量训练要求慢落慢起,主要是针对肌肉围度和线条练习;而网球力量训练要求慢落快起,主要是针对肌肉爆发的练习。
3、肩部:坐姿哑铃推肩
初级——重量;2。5~5公斤,组数次数4组,每组8~12次,间歇时间:30—45秒钟,建议4周
提高—一重量:2。5~5公斤,组数次数:4~6组,每组8~12次,间歇时间30~45秒钟
高级——立姿划船(适合高水平运动者,有危险性),建议组数4组,每组8~12次,间歇时间:30~45秒钟
4、腹内、外斜肌 坐姿转体(坐姿转体器
初级——重量:16公斤,组数次数:4组每组,8~12次;间歇时间;30-45秒钟,做2~3次就可以提高,腹内外斜肌比起肩部的肌肉来提高很快
提高——重量可依次上加:23、32、36公斤;组数次数:4组,每组8~12次;间歇时间:30~45秒钟
5、腹直肌:仰卧起坐初级组数:4组,每组20~30次,间歇时间:30~45秒钟(女士可做平面;男士最好做斜下
6、背部:坐姿下拉(或坐姿划船
主要针对部位:背淘肌
初级——重量:23~36公斤,组数:4组,间歇时间:30~45秒钟提高——可增加到6组
7、腰部:山羊挺身(器械名称:罗马椅
主要针对竖脊肌进行练习
初级——8次 提高——10~12次
动作要领:起身需慢,注意将腰部肌肉收紧
力量训练的原则
1。逐渐增加负荷的原则:使身体适应并避免运动损伤,应不断调整训练负荷的类型、重量和强度,以获得超量恢复。
2。身体训练与个人特点统一的训练原则:这是运动员训练过程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尽快提高运动员整体运动水平极为重要的环节。
3。原动肌力与对抗肌力量平衡的原则和对侧肌肉之间力量平衡的原则。
4。全面性原则:注重大肌群力量和小肌群力量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