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急救培训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健身 > 正文

爱把晨运当成“上班”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16

  喜爱晨练的老年人中,有一些高文化结构、健商较高的老年人,年轻时在工作上追求完美,现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于是将晨练当成了“上班”,甚至成为心理上的一种替代,也就是——追求完美。这种心态导致的不良后果,例如为了短时间达到效果导致运动负荷过量,为了练成一个运动套路,反复重复一个动作导致肌肉拉伤。

  晨练不是“上班”,不要有过强的竞争心理。如果老年人把晨练当成“上班”,就易像对待工作一样一丝不苟,从而使一起晨练的老年伙伴间互相竞争,对运动技术的学习速度进行攀比,这都对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不利。健身的目的追求健康健康是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共同组成的。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像上班一样晨练,即运动的频度也就是每周5-6次,此种运动频度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过多的。合理的老年人健康锻炼的运动频度,推荐每周3-5次。当然,如果喜好天天去也可以,但要注意一周中达到有效运动量的只要有3-5天就足够了,其他的时间可以休闲化,小运动量,主要是起到保持良好心情的作用。

  晨运最好每周3-5天

  要说晨运的好处,更是张嘴就能说一堆:晨练能促使神经细胞由抑制转入兴奋,成为一天开始的良好过渡;晨练能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与负离子,改善大脑工作状态;晨练明显改善人的情绪;晨练增强心肺机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延缓衰老,等等。

  但是,老人做晨运还是应该掌握一些原则的。

  运动频度:每周锻炼的次数应为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如果身体情况好,时间允许,所从事身体锻炼的项目活动量不大,可以适当延长些。但这里提到的晨练时间是指要连续不断的、有一定活动量的身体锻炼时间,不能把早晨的聊天、观赏等用去的时间视为晨练时间。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不同,因此就不能规定一个统一的活动量的标准。但总的原则是活动量和活动强度不宜过大,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宜进行强烈的体育比赛。晨练的活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爱好、特长选择,但要适量,应轻松缓和地进行活动,而且使身体处于持续不断的活动状态。

  晨运强度:活动强度以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掌握,老年人以“170-年龄”的有氧代谢活动量为宜。掌握身体活动中不喘大气,及时调整运动与呼吸的协调。

  环境要求:主要是选择空气新鲜和没有噪音的地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晨练的效果。

  内容安排顺序是:活动量和强度要由小到大,由缓和到快速,由大肌肉群活动到小肌肉群活动,由全身性的活动到局部身体部位活动。一般开始要做一些走、慢跑的活动,使全身发热后再做一些柔韧练习、灵活性和力量性练习。结束前也是逐渐减低活动量,让身体有个过渡,做好整理活动。

  雨雾天不宜晨运

  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适合晨练的。尤其是心脏功能异常和高血压病的老年人,不宜清晨运动,最佳运动时间是下午或傍晚。同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掌握好运动量,以达到健身长寿的目的。此外,腿部或膝关节不舒服的老人,千万不要爬山登高,或经常走百步梯。有人认为这样才能更好锻炼腿脚关节的,其实反倒是一种损伤。

栏目分类
上海急救培训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2018 悦安健康网 版权所有  

上海急救培训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