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急救培训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高血压 > 正文

10大原则 助你提高降压质量(2)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17

  现代高血压治疗强调个体化,即根据病程长短、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程度、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既往对降压药物的反应,以及有无伴随疾病等情况,有目的地选用适合的降压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这5类药的降压效力基本相似,但各有不同的禁忌症和最佳适应症。例如,合并冠心病者可首先考虑选用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ACEI或ARB;合并左室肥厚者,较有效的药物是钙离子拮抗剂、ACEI或ARB;合并肾功能损害时,如无禁忌症,宜首选ACEI或ARB。

  七、更重视联合用药

  尽管当前抗高血压药物品种繁多,各种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使血压降低,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使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约2/3的患者需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大多需要使用2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提倡小剂量联合用药,以提高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如果一种药物疗效不理想,宜加用另一种降压药(不同类型),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

  八、更重视生活质量

  高血压要治疗,生活质量也要保障,偏废任何一方,皆非明智之举。不少高血压患者在被确诊时,没有不适症状,但服药后却出现各种不适反应,要么不能坚持治疗,要么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此时,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寻找应对策略。比如,服药后感到头痛、头晕者,应从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避免选用短效地平类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等可快速扩张血管的制剂;服药后出现失眠或者嗜睡者,应注意是否与服用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可乐定等降压药有关。

  九、更重视自测血压

  准确测量血压是提高高血压诊治水平的前提。血压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容易受心理、情绪、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偶测血压并不能反映血压的真实变化情况,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我国广大城乡又尚难普及。因此,家庭自测血压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高血压患者应养成每天定时测量血压的习惯。当测得血压偏高或偏低,但没有任何不适时,可休息1小时左右,再测一次。若发现血压持续偏高或波动明显,切莫擅自增减药量,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十、更重视控制危险因素

  有人认为,患了高血压,只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而是为了保护靶器官功能,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病风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摄盐过多、超重或肥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缺乏运动、性格暴躁等)。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特别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上海急救培训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2018 悦安健康网 版权所有  

上海急救培训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