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缺乏的3种自救能力(5)
要尽量避开容易积水的路段,路遇较深积水路段,不要强行通过。有关汽车专家提醒,暴雨中行车的核心是控制车速,一要低速驶入水中,二要匀速过水域,三要稳住油门,一气通过。车辆涉水应顾前后,跟车不能太近,以防涌浪及带起的水花进入发动机,造成熄火。
温新华建议,坐火车,尤其是高速行驶的动车,不要来回走动或长时间停留在车厢连接处。发生碰撞时,应紧紧抓住身边的架子等牢固的物体。当火车停下后,要及时砸碎玻璃逃生。
一定要镇静观察是否有烟,以及明火的位置;寻找安全出口迅速逃生,如果安全出口人员拥挤,为避免发生踩踏意外,可以选择躲在反方向,火势小而又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寻找其他逃生方法。实在无法逃离,应趴在容易被发现的地上等待救援。
地铁
3.电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寻找安全出口。
一般公交车车顶有两个紧急逃生出口,很多人容易把它错认为是通风口。逃生窗上面有按钮,旋转之后把车窗整个往外推。尤其在车辆侧翻的时候,这个逃生窗非常管用。
5.灭火器通常放置在司机坐椅后。
请记住,在发生火灾时,以下6件事一定不能做:
如果由内向外逃生,首先开门不能过于用力,如果发现楼道烟雾很浓,门上温度过热,应及时放弃这条通道,改往反方向烟少处逃生,或者紧闭房门,用湿毛巾等物体堵住门缝,有条件的还可以用冷水浇门,等待救援。若火势不大,应尽快披上浸湿的衣服或毛毯,勇敢地冲出去。
1.冷静判断,反应迅速。
私家车
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应急预案,在出游前要全盘考虑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比如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山洪等。预测到这样的危险,就要尽量避免外出。另外,国人往往不喜欢预估危险,觉得自己不会赶上小概率事件,存在侥幸心理。
先救命,后救伤
躲藏时,应立即蹲下,并尽量蜷缩身体,利用坚硬的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或身体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一手捂住口鼻,另一手抓牢固定物体,即“伏地、遮挡、手抓牢”。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应尽量将头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颈后,保护头部和颈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地震时,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果遇到火灾,要立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摇晃停止后,再向安全地方转移。转移时要弯腰或匍匐、逆风而行。如果出现有毒气体泄漏,也应同火灾时一样,用湿布掩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私家车
另外,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砌围墙或在门口放置挡水板。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触电伤人。如果房子年久失修或是土坯房,一定要出去,不能呆在屋里。面临泥石流等危险地方,市民应在危险彻底过去后再回家,不要马上回家。
3.在户外发生地震。
公交
切勿返回取财物
如果刚进入楼道烟雾不大,在逃生过程中越来越接近浓烟,则应该立刻放低身子缓慢移动,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烟雾或灼伤呼吸道。如果身边没有水源,干毛巾、口罩、随身衣物都可用来保护口鼻。
⑤快速戴上防烟头罩。舱内出现烟雾时,一定要使头部处于可能的最低位置,用湿手绢捂住口鼻后再呼吸,弯腰或爬行至出口。当机舱“破裂减压”时,要立即戴严氧气面罩。若飞机在海洋上空遇险,要立即换上救生衣。
车停稳后,要先观察周围环境,然后自救。动车或高铁的车窗采用双层钢化玻璃,就算翻车也不易破裂。假如车厢两端的出口堵塞了,可以用安全锤、高跟鞋或皮带扣等尖锐物品,敲击玻璃的四个角,或四条边的中间部位,出现裂缝后用脚踹开。如果路轨通着电流,要等工作人员宣告已经截断电源才能下车。
范立指出,在我国,汽车一般是靠右行驶,如果发生撞击,司机会习惯性向右打方向盘,后排右边的座位就相对安全。不管坐在哪,要躲避危险,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开车、坐车的人都要牢系安全带。2.不打电话。3.不加塞抢道。4.不醉驾,不药驾,不疲劳驾驶。如服用了感冒药、过敏药等不要立即开车。5.孩子必须坐在安全座椅上。
不要马上往外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桌子下面。待地震过后,再向室外转移。在室外操场等地,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7.危机时刻的球状保护:如果摔倒后局面失去控制,没有办法站立起来,要立刻采用一个自我保护动作——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后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
1.镇静:在拥挤发生之初或者不幸身陷拥挤的人流之中,一定要时刻保持镇静,不要乱喊乱叫或推桑他人,防止造成混乱。
本是平安的一年,又添悲伤的一天。6月1日深夜11点多,一艘载有458人的客轮在长江湖北石首段突遇龙卷风,在一两分钟之内倾覆,船上乘客多为50岁—80岁的老年旅游团成员。截至发稿时止,搜救仍在进行中,400余条生死未卜的生命,牵动着每位国人的心。
此外,若遇到汽车着火险情,人的情绪激动,容易致呼吸急促,从而加快吸入浓烟的速度。因此,遇到类似险情,短时间内屏住呼吸,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快找到通风口或者砸开玻璃探头呼吸,可以增加存活几率。
6.身上着火怎么办?
最后一排最不安全,尤其是中间3个座位,没有扶手,即使有安全带也没有几个乘客使用,一个急刹车就容易摔倒,如果发生追尾事故,坐在这个地方的乘客更容易受伤。在其他位置上坐着或站着的人,只要双手抓牢扶手,就会比较安全。
2 欠缺应急避险能力。
几位急救专家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国人太缺乏应对危险的逃生知识。事实上,灾难发生的瞬间,我国民众的自救能力远低于国际水平,尤其欠缺以下三大自救能力。
在火灾中,如果乘客衣服被火烧着了,千万不要惊慌,身上着火后不能跑,因为一跑就加快了空气对流,会促进燃烧,使得火越跑越旺。此时应把衣服脱掉,浸入水中或用脚踩灭,如果来不及脱衣服,也可以卧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压灭。需要提醒的是,旁边的人不要用灭火器直接向身上喷射,因为多数灭火器内的药剂会引起烧伤的伤口感染。
地震
2.行人步行。
2.服从:听从事故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调度,配合指挥人员缓解拥挤,避免踩踏事故。
⑥如果身上着火,不要奔跑,不要用手灭火。奔跑时会形成一股小风,此时大量新鲜空气冲到人身上,就像给炉子煽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还有可能把火种带到其他地方,引起新的着火点。另外,用手灭火,不但拍不灭还可能烧伤手部。此时,应就地躺下压灭火焰或用水浇灭,以免加重伤害。
飞机降落坠毁时,要尽快走向安全出口,或者走向有外界光亮的裂口,快速远离飞机残骸。如果发现紧急出口也已经起火或被浓烟包围,那么就要向着有光亮的地方跑。黑暗中,有光的地方往往就是逃出飞机的通道。
首先保持镇定,如果你所处的房屋不是危房,建议就地躲藏,静观其变。许多震例表明,强烈地震时有不少人就是因惊慌失措往外跑,结果不幸被楼上倒下来的东西砸伤、砸死。但如果住的是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在12秒钟内冲出门外。
一般来说,地铁易突发火灾、停电等事故,有可能发生爆炸、踩踏伤等突发事件。如果人多拥挤,走动时要溜边、避开人流,遇险时身体尽量保持“球状”:蹲下或坐下,双手向上抱住头部,胳膊肘向外张开。这种姿势能够很好地保护头颈、胸腹和四肢。
公交车上都有灭火器,一般在司机的座位旁边,也有的在后门垃圾桶的位置。如果遇到火灾,会使用灭火器的可以帮助司机一起灭火。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灭火器时周围人员应尽量远离,因为喷溅物业容易伤到人。
飞机
飞机
②不要直立行走。火灾会产生浓烟,而烟雾比空气轻,往往漂浮在上空,离地面30~60厘米的高度,烟气较稀薄。因此要尽量采取低姿前进的姿势,靠墙快速从消防通道或楼梯离开。
在像暴雨、洪水这样极端的恶劣天气中,存在很多安全和健康隐患,大家应以防范为主,尽量避免外出。刚下暴雨时,楼房居民应关好门窗,避开金属管道,切断电器电源。如果一定要外出,需注意以下出行事项:
④不要因贪恋财物贻误逃离时机。离开现场后,不能贸然返回,增加不必要的伤亡。应尽量远离火灾地点,防止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爆炸。
逃出去后一定要逆风跑,千万不要返回机舱拿取贵重物品。如果飞机坠落在偏远地区,最好待在失事飞机附近等待援救。但也不能离飞机太近,以防火灾和爆炸导致受伤。如果飞机坠在水面上,则要游得越远越好。
第四种,瞳孔不等大或扩大,表明有严重的颅脑损伤。在进行了初步的生命体征判断后,接下来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搬动伤员,尽量保护脊椎和骨折肢体,并按“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进行心肺复苏,然后再处理受伤部位,想办法迅速止血、包扎伤口、固定骨折,最后尽快转送医院。
公共交通事故
公共场所挤压踩踏 护好头颈和脏器 一旦发生挤压踩踏事件,可参考以下7个步骤,有效逃生。
12秒内正确避难
如何赢过这场跟死神的赛跑
交通工具上最安全的地方在哪里呢?《生命时报》特邀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安全驾驶行为研究专家范立为你一一解答。
4.紧急逃生窗在哪?
另外,暴雨可导致井盖被冲开以及部分路段塌陷,涉水市民应注意观察,或寻找一个木棍探路,如遇冒水有可能是没有井盖,应小心绕行。同时,行走时要与高层建筑保持一定距离,避开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避开广告牌、玻璃、花盆等可能的高处坠落物。
第二种,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呼吸停止,表明有颅脑损伤或者高位颈椎损伤、胸部外伤、呼吸道梗阻;
火车发生事故前,通常没有什么迹象,不过乘客会察觉紧急刹车。这时,首先要远离门窗,趴下,低头,下巴紧贴胸前,以防颈部受伤,抓住或紧靠牢固物体。若座位远离门窗,就留在原位,保持不动;若接近门窗,应尽快离开,寻找最近的牢固物体。
4.防护:如果身不由己被裹入拥挤的人群时,要伸出力量较大的那只手臂,用手掌轻触前面那个人的后备,将另一只手握住撑出的那只手的手腕,双臂用力为自己撑开胸前的空间,用小步,稳定重心的随人流移动,不要试图超越别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