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湘菜,吃在湖南
湘菜犹如湘人,处处都显示与众不同之处,就是这些不同成就了湘菜在国人乃至世人心目中的地位,这些不同之处正是湘菜的精华所在。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味厚色艳湘菜的调味料使用多且杂,故湘菜之味以复合型居多,但不管何种调味,都有鲜明的特点,气味其回味浓烈。
如湘菜的辣味、辣的畅快淋漓,吃的人一边喊辣,还一边不停地吃。说湘菜色艳主要限于有辣椒搭配的菜肴,特别是地方口味菜,不管是用辣椒面还是辣椒酱或是鲜辣椒,都会使得一些菜肴映现出一片红艳之色。即使是一道本无辣味的猪肘子,也要用大量温油煸过的干红灯笼椒来做陪衬,美其名曰“霸王肘子”。
各性突出如果认为一个“辣”字就代表了湘菜的调味过程,那实在是对湘菜的误解。因为许多湘菜并无辣味,况且嗜辣也并非湖南人的专利。
湖南人的辣不同于四川人的麻辣、贵州人的香辣、云南人的鲜辣、陕南人的咸辣,而是以酸辣为主,且酸而不酷,辣而不烈。调味个性还包括肥而不腻,咸而不减,嫩而不生,清而不寡,浓而不稠,甘而不过,脆而不坚。其他还有用料、刀工、火候、器具、造型、菜名等都突出个性。
艺术感强虽然湘菜根植于民间,但经过一代代湘菜大师们的不断挖掘、改造与创新,使湘菜的品味不断得以提升。如今许多湘菜酒家的中、高档宴席,特别讲究菜肴的“四配”,即配味、配色(原料)、配型(刀工、雕刻、造型)与配具。
使端上宴席的每一道菜肴都犹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让与席者欣赏之余还真不忍心下箸;再加上菜肴、羹汤、点心的合理排列,大有身置艺术殿堂之感。
文化味浓湖南名人辈出,一旦名人与湘菜联系在一起,就赋予湘菜特殊的文化韵味,这也就是湘菜中有许多与名人相关联菜名的缘故。
如“左宗棠鸡”(晚清左宗棠)、“毛氏红烧肉”(当代毛泽东)、“玉麟香腰”(清代彭玉麟)、“油淋庄鸡”(清代庄庚良)等等;长沙火宫里的臭豆腐就因毛泽东喜爱吃也名扬海外。
湘菜起源于地方特色菜,冠以地名的湘菜如安东仔鸡、凤凰血滋鸭、衡阳伏酒辣椒、益阳鱼杂火锅、永兴唆螺、安仁抖(擂)辣椒、嘉禾血肠等则极具地方饮食文化特色。
即便是一款普通的菜肴,湖南人也赋予其一个优雅的菜名而显示出湘菜浓厚的文化气息,如蝴蝶漂海(洞庭乌龟)、全家福(杂烩)、百鸟朝凤(嫩母鸡)、子龙脱袍(黄鳝)、霸王别姬(甲鱼、鸡)等等。
如今,湘菜在许菊云等大师们的引领下正朝着美味与营养食疗及养生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药膳牛鞭、人参炖甲鱼、苦瓜酿肉等具有食疗保健和养生作用的湘菜深受人们欢迎。湘菜创新的步伐也一直未停。
今年来,大师们将沿海地区的海产品与湘菜嫁接又催生出湖南乃至国人喜爱的“湘味海鲜“来。糖尿病病友到湖南来旅游或做客,一定要好好品味一下湘菜,如果你怕辣,完全可以选用没有辣味的湘菜,如“板栗烧菜心”、“苦瓜酿肉”、“五元神仙鸡”、“红烧寒菌”、“寒菌煨排骨”等;
相关文章: